当前位置:首页 -> 亲子早教 -> 内容返回列表页

对孩子提出的禁令当心变庸才_乖孩子式的教育伤痛最重 给孩子撕掉"乖"标签喊出需求

发布时间:2017/3/29 14:39:14点击:2076来源:www.bb2020.com作者:小鱼儿

  美国医学博士、国际沟通分析协会会长鲍伯·高登和玛丽·高登夫妇总结了这样一些父母容易对孩子提出的禁令:

对孩子提出的禁令当心变庸才_乖孩子式的教育伤痛最重 给孩子撕掉"乖"标签喊出需求第2张

  1。不可以做任何事情(“不可以爬树,很危险!”,“不可以踢足球,会受伤!”;

  2。不可以有情感(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可以伤心难过,“不可以哭”);不可以靠近(“我现在很忙,等一下再说!”,“安静一点!”);不可以有欲望(无法坦率说出自己想要什么,不仅如此,还会把机会让给别人,或是自己破坏幸福。);不可以重要(在孩子完成任务的时候,父母只是很冷淡的一句“嗯”,没有夸奖鼓励的话语,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觉得“自己不可以成为重要的人”)。

  3。不可以思考(“不要跟父母顶嘴!”、“安静听我说!”);不可以长大(“妈妈什么都会帮你做好,帮助孩子决定结婚恋爱对象,工作单位,这样会导致“恋母情结”);

  鲍勃和玛丽还指出:受到这些禁止令强烈影响的人,容易写出负面的人生脚本。事事干预孩子的后果,只会束缚了孩子的成长,破坏孩子的人生。

  2016年,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针对2000人的调查显示,48.4%的受访者有“配角综合征”。所谓“配角综合症”,是指在群体的社会角色分配中,有些人“不喜欢向前闯,甘当团队的配角。此外,53.9%的受访者认为孩子从小接受“乖孩子”理念不去争取是导致“配角”综合症的主因。“乖孩子”的论调似乎受到了考验,这种论调意味着听话,柔弱,不闹腾,顺从。当受这种教育理念硬伤的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,他们成为“乖孩子”,在既定的“游戏规则”中获得最大的肯定和支持;然而,长大之后,脱离家庭的保护走入残酷的现实,他们便会失去棱角和个性,甘当配角,不愿出头,缺乏自信,丧失否定、批判和想象的能力。可能有人认为当配角没什么不好,社会角色不可能完全一样。但若是“甘当配角”源于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焦虑、自负以及焦虑,恐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心理及其社会化过程。

  “乖孩子”往往是对自我压制和拒绝的结果,他们往往是“被乖孩子”,是被社会环境驯化出来的。在认知不成熟的时候,处于社会游戏规则的管理和游戏层面中,孩子会误以为只要“乖”就能被认可和接纳。可是这种“乖孩子”式的教育理念往往会导致他们心理孤僻、没有主见、容易固执、缺乏担当、想象力不足、心理承受能力差等。

广告也精彩

猜你喜欢...

+更多

大家都在看...

推荐信息...

热门儿歌故事...

+更多

热门动画片...

+更多